常聽到牛小排,但有時是去骨牛小排,也有帶骨牛小排,如果想有什麼差別,請看今天的內容。

 

  1. 肩胛去骨牛小排

名稱:肩胛去骨牛小排(chuck boneless short ribs)

部位:前五根肋骨取得的平板牛排

口感:含有一定程度的油脂與結締組織,不易咀嚼

處理方式:因為順著骨頭方向切下或跨骨橫切,牛排完整,不須特別處理

烹調手法:富含結締組織,最好用富含湯汁緩慢烹煮,如燜煮、燉煮。

 

  1. 去骨牛小排

名稱:去骨牛小排(boneless short ribs)

部位:前半部肋眼牛排的部位往下延展,從第六根到第八根肋骨接近腹部

(plate)的部位,富含豐富綿密的油脂,也稱為肥牛。

口感:牛排富有脂肪,所以需要較高熟度(七分以上),可以增加柔潤軟嫩

的口感,以高溫炙烤可以逼出油脂,可以降低油膩感。

處理方式:切下的牛排,相當完整,無須多做處理。

烹調方式:燒烤、烘烤、乾煎,都適合。但建議熟度七分以上,讓油脂豐富風味跟口感。

 

  1. 帶骨牛小排

名稱:帶骨牛小排(short ribs)

部位:前半部肋眼牛排的部位往下延展,從第六根到第八根肋骨接近腹部

(plate)的部位,富含豐富綿密的油脂,有帶骨的部位。

口感:骨頭周圍的筋膜如果沒有烹煮到位,筋膜會相當需要用力咀嚼,不

易入口,若能將牛排與筋膜分離分明,則可以得到牛排的軟嫩,與

筋膜的嚼勁。也可以長時間燉煮再爐烤,可以有多汁潤滑的滋味。

處理方式:可以切成薄片,長條狀。

烹調方式:燒、烤、煎(熟度七分以上,口感較佳),燉煮再爐烤、法式燉煮。

 

 

 

47886549_ml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牛排 部位 牛小排
    全站熱搜

    刷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